
黄石新港于2015年9月29日开港。10年间,新港从一片滩涂转变为长江中游最大港口。 (湖北日报记者薛婷、通讯员周伟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蕾 通讯员 徐艳玲
长江东流,火车汽笛声传入耳中。
11月11日,站在黄石新港码头,强劲的江风承载着时代的节奏和城市发展的清晰有力。
十年来,这片土地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千亿吨级港口、千亿吨级园区。是深圳港、上海港、舟山港等世界级港口的战略基地。我们见证了湖北省从“九省之路”到“贯通九省”的稳步前进。
按照港口标准建设内河港口。
“自从双方合作以来,欢广石新港产城融合发展成效显着。”11月11日,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胡朝阳在黄石新港现场感慨道。
黄石新港是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诞生的现代化港口。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了方向、部署了规划。
黄石是一座长江沿岸开放城市,具有2500年的航海历史。黄石港是国家一类开放港口,是湖北省通往长江以东的门户、距离大海最近的门户。但过去,黄石码头的利用效率并不高。 100多个码头散布在70多公里的沿线长江沿岸。它们不仅遮挡了河景,还造成了交通污染。庞大设计的缺点凸显出来。
2014年,黄石将视野从腹地拓展到开放边境,主动与世界级港口深圳盐田港合作。经过多次考察和谈判,双方选定了黄石市棋盘洲滩涂。该滩涂位于长江沿岸,水深常年在6米以上,可供万吨级船舶通行。内陆大宗货物水运需求量大,具有辐射鄂东南的独特优势。黄石新港由此诞生。
黄石新港于2015年9月建成通车。十年来,深圳港总体按照港口标准发展。-累计投资超过50亿狮元,建成万吨级泊位23个,年装载能力8000万吨、30万标箱,成为长江中游最大的单体港口。
去年,黄石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达到1.03亿吨,成为中国最大的内河港口之一,运输能力达亿吨。截至目前,湖北省亿吨级港口数量已增至4个,位居长江中上游第一。
打造三峡大坝“二渡”水道
宏盛铜业位于黄石新港内陆,是我国最大的铜冶炼厂。总投资87亿元的40万吨高纯阴极铜清洁生产项目是中色大冶实现“二次创业”的重要项目。
2023年宏盛铜业将提升其纯度阴极铜产量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产品利润将增长30%,成为当年全省最大的工业新增长点之一。
“每年都有数百万吨的铜精矿和阴极铜通过新港口流向大海,销往世界各地。”本生铜业表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从智利、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进口的精铜,可通过海运从海上运至河道,依托内海出海口黄石新港,仅需27分钟即可送达工厂。高纯阴极铜产品通过联运迅速蔓延至华东地区,每年节省运输成本近亿元。
更快、更便宜、更方便:黄石新港正在帮助一群前行业领导者实现“副业”。
舟山港是日本南北贸易的重要枢纽交通运输,以及海河联运。 2017年,黄石新港与舟山港共同打造“江海直通+联运”模式,被列为国家二期示范工程联运站。
在此期间,黄石主导投资近200亿元,以新港为核心,建成了以“1高速公路、1桥梁、1铁路、4条一级高速公路”为骨干的“2纵5横”的取货配送网络。并通过高速通道建立了港口与花湖国际机场的直达连接,形成了高效连接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收发货体系,使其成为长江中游多式联运的重要节点。
这个收集和分配网络也被称为“第二d Dam Crossing”水道。
黄石新港联运公司总经理张杰表示,由于运输量快速增长,“三峡难渡”问题日益突出。沿海产品可通过长江运河运往四川、重庆地区,但最长可能需要25天。通过黄石新港与舟山港联合打造的“多式联运+江海直达”通道,货物可从舟山港运至黄石新港,现场转为公路和铁路运输,节省15天时间。
近年来,面对长江沿线港口的激烈竞争,黄石新港不断优化多式联运体系,为外贸企业提供海上直航、铁海联运班列、中欧班列等高效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欧佩火车。
目前,黄石新港累计吸引工业投资超过1000亿元,入驻宏盛铜业、宝钢股份、新兴钢管、湖北宇科、新钢重工等大型低碳冶金企业。预计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2025年突破500亿元。
相关链接:
全球三大港口集团落户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