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研究团队
2009年,武光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光通信第一股”。大约在同一时间,具有硅谷经验的复读医生刘胜在苏州播下了中际旭创(当时的苏州旭创)的种子。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两家公司会走到一起,见证并推动中国光模块产业的崛起。
“谁能抓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能驾驭时代浪潮。”经过几周的采访,长江日报调查组(以下简称调查组)发现,随着全球算力竞争的加剧,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这个仅占光谷区域1.04%的“方寸之地”正在重塑新的产业格局。成为AI时代的“隐形赢家”。从这里下线的光模块就像纵横交错的血管,将血液数据输送到全球各大算力中心。
机械臂交替伸展,同时进行装载、卸载、组装和连接。 10月17日,在光讯科技高端光电器件产业基地,自动化生产线24小时运转,批量生产AI数据中心急需的400G、800G高速光模块。
从高处看去,这个被誉为武汉旗舰级5G智能工厂的产业基地,与东湖的光模块相比,就像镶嵌在综合冰冻区的一个巨型光模块。自去年5月投产以来,该基地已新增员工3000余人,产能持续提升。
光迅科技高端光电器件产业基地正忙得不可开交。图片提供:周超、扬子报记者
光模块是网络通信的核心部件之一。它们通常与 USB 闪存驱动器一样紧凑,但集成了激光器、探测器和光电芯片等精密组件。负责数据中心的高速光电转换和数据传输。
近两年,AI热潮已从模型转向应用。光模块市场就像火箭点火一样。多家行业组织预测,到2025年,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
“光模块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光科科技正在追赶这波红利。”一位长期关注光谷企业的股票分析师在接受本报研究团队采访时表示。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业绩创历史新高的光讯科技营收同比增长68.59%今年上半年,其A股市值一度达到609亿元。
三公里外,跨过光谷河生态廊道,在武汉研达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研达通)的车间里,一条灯火通明的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公司墙上出现的标语尤其引人注目。 “市场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巨大,这为lto公司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成立于2017年,这家专注于新技术的全国性“小巨人公司”取得了快速而奇迹般的增长,2024年销售额达到14.77亿元,今年上半年销售额超越去年。
9月底完成5亿元战略融资后,恩大通正在积极寻找地点扩大800G和1.6T光模块产能。 “这是最紧迫的问题,对吧公司创始人顾功根表示,需要全球算力,需求才刚刚开始,公司计划抓住市场机遇,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高速光模块供应商。
“每个国家都需要自己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以及电力和通信设备。这为我们打开了巨大的新市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最近的采访中表示。 “如果火车开得越来越快,你所要做的就是上车。”
在全球光模块产能竞赛中,速度是制胜的关键。光迅科技高端光电器件产业基地从设计到建设、从创新到竣工投产仅用时6个半月。那是17个月。该项目的第二阶段现已准备就绪。
当车队驶过东湖综合保税区时,5.41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生机勃勃”。普西西光电芯片装备基地投产、长锦光电特种光纤项目竣工、光智科技全球总部揭牌,完成了从主器件到核心装备的完整产业链。全球对人工智能算力的需求呈爆炸性增长,使其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参与者。
“我们努力为下一波AI算力时代做好准备。”光讯科技副总经理何宗涛在近日的发布会上表示。
“中央AI/新未来”!上个月,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上,巨大的鲜红色广坤科技招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从400G、800G到1.6T,这个源于1976年成立的邮电部固态器件研究所的行业领军者,为深圳光展带来了多项世界第一。“数据是血液,光模块是血管。”在调查组参加的一次闭门会议上,光迅科技一位官员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行业的本质。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和新一代通信产业的爆发,这些“容器”必须变得更粗、更快。技术迭代周期不断缩短。去年行业主流还是800G。 1.6T现已成为光博会的“明星”。 “如果你眨眼,电影就会结束。”
与会的多位东湖综合保税区企业一致认为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他们表示:“人工智能的需求已经超越传统通信市场,‘剪刀差’不断拉大。”在此背景下,长期专注于光模块的光科科技迅速获胜,“重回前列”。目前,和光讯科技的光模块已从产线出货东湖综合保税区出口至全球30多个国家,出货量位居全球第六位。
东湖综合保护区。图片提供:通讯员
同样受邀参加大会的武汉君恒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恒科技),却走上了一条比光讯科技更为曲折的转型之路。从OEM生产到自主研发,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彭凯胜先生于2012年创立的公司经历了多次转型。
“如果我们总是生产低价产品,我们就会被淘汰。”君恒科技相关董事当时表示,即使在现金流最紧张的时候,公司仍处于由“一代研发、一代高研”组成,专注于co-pack等前沿技术老化光学器件 (CPO)。 ,最终实现了从10G到800G光模块的全链条覆盖,从被动“等待命令”转向主动出击。
在AI快车上,君恒科技实现了从2019年营收8000万元跃升到今年15亿元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君恒科技实现了去年营收的80%。
在恩达东会议室的展示柜中,从100G到1.6T的光模块按照时代的尺度依次展示。 “提前计划比等待趋势更好。”作为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科技焦点之前的行业新进入者,顾功根利用与硅谷科技界的“邻居”关系,创立了恩大通,“AI for Today and future”,意为“AI是现在和未来”。
调研组注意到,位于美国加州恩达通文化销售与客服中心墙上挂着的一张世界地图上,有一家研发生产企业。特别标注了中国武汉图灵中心、泰国制造中心。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批量运输 800G 光模块的供应商之一,这家“天生全球化”的公司知道自己的确切位置,并且 90% 以上的产品销往北美。
在这场全球光模块竞争中,中国汽车制造商处于主导地位。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光模块10强榜单中,前10名企业中有7家是中国厂商,其中包括位于光谷的光科科技和华工科技。
“在全球高速重复竞争中,既要‘顺势’,更要‘创势’。”长江金融智库研究员陶尧表示,东湖综合保税区光模块产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自然生长的“生态”。 “国企、民企、海归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多条路径交织,形成不断演化、面向世界的创新体系。”
他还指出,东湖综合保税区光模块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挑战。从产业规模来看,与总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元的行业龙头中际旭创、信亿盛、天府通信相比,东湖综合保税区内的企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在核心技术方面,高端光芯片、CPO等前沿技术的大规模采用尚未取得进展。
身高1.9米多的仇凯苗,带调研团队参观企业时,在电梯里有微微低头的习惯。这个细节与东湖综保区服务公司的积极态度、精准对接态度如出一辙。
周凯先生刚刚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苗现是东湖综合保税区招商办公室成员,也是园区“连锁业主招商”战略的一线实施者。所谓“链主招商”,是指园区不满足于单纯引进企业,而是完善以大企业为重点的产业链设计。
“我们深度互动,提前拿地,满足光讯科技的发展需求。”在他看来,园区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规划,从“业主”到“产业伙伴”。
这种深厚的联系造就了真正的“光速之谷”。从签约到主体厂房竣工仅用了10个月,成为百亿级别的先行者。化合物半导体基地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年底投入运营ar。
2013年,湖北省首个集海关办理、海关物流、海关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海关区——东湖海关在光谷关区挂牌运营。东湖综合保税区以改造光谷为重点,延伸至武汉这个“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12年来不断扩区建新、补短板。
东湖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率先实施“先出区、后报关”等通关便利化改革,将进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压缩至15小时以内。国内首座网驳式航空前装站建成投入运营,有力促进了国际港口服务向工业腹地的发展。
工作人员在光谷货运码头卸货,这是全国首个网状驳船空中前装车站。扬子报记者 高勇 供图
武汉依天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单娜先生看到了这些变化,他表示:“束缚政策和申报独特的通关配给,带来了显着的成本节约和效率的提高。”作为全国首家综合包装检验解决方案提供商,贵公司受益于园区通关的便利。
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先进服务贸易、高价值数字贸易三大领域同步发展。东湖综合保税区拥有10家全国性专业特新企业和近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它已从昔日的通关“走廊”成长为商业“栖息地”,并融入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
在这里,海威科技的智能座舱部件经过严格的测试。诚信智联拓展智能驾驶技术gy 向机器人领域迈进。创先科技“95后”设备研发的扫床机器人已出口到约40个国家。
数据见证了这一变化; 2024年,东湖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突破800亿元,增速10%,增速为1%。是湖北省唯一被评为“双A级”的综合整治区,全国排名上升14位。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今年6月,光谷推出产业集团大项目专项申报,明确支持光芯片、光模块和高端光器件方向。在8月份的一次CPO和硅光龙头企业座谈会上,再次明确“光谷必须未雨绸缪,找到新的发展轨迹”。 “我们仍在寻找小型空缺并培育能够真正实施该计划的公司申请”,周凯苗说。
站在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服务中心大楼,满载光模块的卡车正驶向花湖国际机场。这些“光谷智造”即将走遍全球,成为支撑AI算力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
调研组认为,在我国不少产业园区陷入“一组一组”的困境时,东湖综合保税区则采取差异化的方式走出困境。作为光谷最小的园区,它避免了类似的技术和人才竞争。凭借通关的“速度”和产业集聚的“密度”,在人工智能浪潮中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球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
武汉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阳研究报告指出,东湖综合保税区成功完善了简单业态功能,构建了抗风险的产业生态系统。当很多园区还在寻找“AI+”输入时,这里的光模块正在被纳入全球算力中心东部。凭借“流量+密度”的双重优势,湖宗自贸区提供了“光谷解决方案”,为解决园区同质化提供了参考。
(长江日报记者郑良忠、李勤、李佳,通讯员李智,文:长江日报记者李勤、李佳,插图:张莉)